康熙看着京城里的女人斗智斗勇, 却不知漂洋过海的儿子吐得如火如荼。
胤祉自小在宫里过得小心翼翼, 他虽然是皇子阿哥,可任谁被顶上的长子和太子压着, 还有底下得宠的四弟对比,他这个三阿哥可说是小可怜一样。
不过好在他额吉是四妃之一,吃穿用度上自然不缺, 旁的他也不计较。
小时候在宫外长大, 他虽然记得不清楚,但到底是不一样的。所以他自小听话,认真好学, 因此也得了汗阿玛的青眼, 连着去延禧宫的次数也多了些。哪怕只是过去坐一坐, 额吉也会因此而高兴。
胤祉摸不准额吉高兴是为了自己还是他,但他也尝到了甜头。人往高处走, 水往低处流。宫里是非颇多, 纵是他觉得没什么,也应该为额吉思虑谋划一番。
和白音博启的相熟也算是阴差阳错, 同时也替他和胤祾解了围。他两人性情合不拢,老四又和太子亲近的多, 胤祉憋着只能和胤祾絮絮叨叨的,也因而得了不少讯息。这一回瞒天过海带着人出海,也是胤祉思量了小半年之后的结果。
他不笨, 明白两人的意思, 甚至在一开始画开的蓝图的时候他还尤为兴趣的听完了。胤祉面上不当真, 实际上是听进了心里头。
大哥自小就崇拜巴图鲁,如今也算是梦想成真了。太子乃是大清未来的皇帝,学识见解向来是高瞻远瞩,很得大家朝臣的赞誉。胤祉压在下面喘不过气来,他和老四差不多,虽然成绩要好些,但对于那些骑射的兴趣不大。与其等着再过几年,兄弟们羽翼丰满时才被汗阿玛想起安排调遣入朝,还不如他自己主动点。
但他需要等一等。
博启白音等人,哪怕有汗阿玛欣赏,但在众人眼里那就是离经叛道之人。
胤祉如以往般下学带着两本书回去,他和额吉请安。少不得因着妹妹的事会说到说到胤祾几人,前头好好地,可一旦说到白音就没了声,尤其是博启更是撇着嘴把话题岔开。
后来几次都不成后,胤祉便偃旗息鼓不再提及。
但博启并不以为然,他和白音时常恰到好处的把问题抛出,还将宫里的夷人们拉出来。
胤祉对文学本就有兴趣,他很长时间都在文渊阁等地,渐渐地也和夷人们交流起来,对于那些在宫中被汗阿玛敬重却被常人忽略的夷人很感兴趣。他们本不是一处的人,却都漂洋过海的说着口音独特的汉语,甚至还有会说满语的。即便在他看来听着很古怪,可汗阿玛听了却尤为受用。
若非大清国盛,又怎么会引得夷人纷纷前来?
胤祉有些骄矜,又不明白为何博学多才,学富五车如汗阿玛,都要时常和夷人学习?果真有什么奥妙不成?
人的好奇心颇为玄妙,尤其是对症下药。
胤祉很快就被一位名为利类思的意大利人所书吸引,在天聪汗改女真族为满洲,于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的那一年抵达澳门。利类思曾与安文思在张献忠起义军中供职,直到顺治四年被清军所俘。这人有些文墨,语言极好,世祖爱才便将他获释并设立北京东堂。
利类思是耶稣会传教士,他一心只在教会和译本上,后来在教难中被捕又几年后被如今的皇帝康熙所赦获释。
此人的汉语造诣极为高深,所遗著作、译作达二十余种,细思而来怕是许多大清之人都比他不上。
胤祉当时打听,却得知此人早在康熙二十一年时就老去。胤祉心中遗憾,却也为他敲了一下,认真的看待起这些传教士。
不过有这些好的传教士,就有些坏的。
南怀仁曾夸口炫耀他们的冲天炮之厉害,言称只有他的国家比利时才能造出。康熙哪能容得这样的话,叫了博启和戴梓两人研究,不过七天的功夫就造出来了。南怀仁不忿,又听了博启几句嘲笑,他便谗言构陷,可惜康熙不理。南怀仁借机在中俄谈判时和徐日升、张诚把清廷外交活动的情况,告诉了俄国使臣。更在俄国使臣即将返国之际,还请其带一封信给沙皇。他在信中强调,他通晓多种语文,为了基督教的礼仪愿意为沙皇效劳。
此事一出,南怀仁的脑袋直接落了地。
胤祉因此被额吉说了好大一通,让他躲着那些夷人传教士,不要沾了是非。
好孩子胤祉点头答应了,他看着洪若翰、李明、白晋、张诚、刘应几人年初抵达皇宫,带来的各类知识和书籍被康熙学习和赏识并藏于大内,心思也跟着活跃起来。
于是,等到马佳氏发现的时候,胤祉已经带着白晋等人出宫上船去了。
出海前因为身边都是有经验的人,胤祉将出发的海上难处,生地危机,还有夷人间的摩擦等等都设想了不少更为此有所准备。皇子阿哥出行,十来个人不在多,却都是极有用的。
博启为此夸他果然心思缜密。
胤祉满心期待,他改头换面的打扮了一身,拿着牌子昂首信步的上了船。想着现在甲板上站一站,看看此船行人多少时,他竟然晕船了!
唯二的两个贴身奴才围着胤祉在侧,一人布巾热水,一人捧着痰盂。
博启站在身后,他和白晋面面相觑,“你有什么偏方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