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定国,好大的胆子。”
合上手中绣衣卫送来的密报,面带怒意的李云泽嘱咐郎官“请太尉与兵部尚书来。”
长安新城一期建造结束之后,李云泽对朝堂上的职务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
首先就是丞相周亚夫终于是告病退休,回到家中闭门不出。
主父偃以营造新城之功而成功上位成了丞相,窦婴出任太尉掌管兵权,兵部尚书还是年轻的卫青。
这一系列的调整,还在进行之中。
今天拿到了绣衣卫有关于刘定国勾结匈奴入寇的消息后,李云泽决定再度革新兵权。
李云泽很看重情报的作用,尤其是边疆地区。
对于刘定国这等史书留名的人渣,自然是早就有所安排。
刘定国那边的动静那么大,毕竟要说服手下人才能做事,很自然的就将消息泄露出来。
说到底,还是利益的问题。
能在大汉做个土皇帝,自然要比出塞去吃沙子强。
可李云泽断他的财路不说,甚至还想要他的命。
有了前车之鉴的刘定国,自然是只能拼死一搏。
毕竟兔子急眼了还会咬人,更何况是一国封王。
刘定国麾下的权贵们,也是享受着燕王身份带来的好处。
若是刘定国被废除国,那他们的利益也会跟着烟消云散,所以燕国勾结匈奴人的叛乱已然是无法避免。
这才是李云泽谁都不找,只找来能打仗的窦婴与卫青的缘由。
两人急匆匆的来到宣室殿,见礼之后就接到了李云泽给的绣衣卫文书。
看完之后,眼神之中暗自窃喜的窦婴与卫青,几乎是齐刷刷的向着李云泽行礼道“臣愿为陛下征讨叛逆!”
汉时尚武,以军功立国。
想要升官发财可以,打仗赚军功就行。
虽说两人都已经封侯,可功劳可以记在他们的子侄兄弟家人的身上,还能增加食邑以及各种赏赐等等。
最重要的是,名垂青史的名声啊。
毕竟在解决了温饱以及身居高位之后,再想要求的自然就是名了。
看着热血在烧的大汉,再看看宋明等朝代的怯懦,李云泽心头也是百转千回。
‘绝不能让儒家上位!’
“朕有意革新军事。”收拾好心情,李云泽当即说出了自己的安排“取消太尉之职,所属职权部属皆转为五军都督府,掌天下兵马大权,管军征伐,边境戒备诸事。”
“兵部职能调整,转为掌军籍,军械军资之打造,储备,运输,调用诸事,领军政之令。”
看着眼前的两人,李云泽接着说道“命窦婴为兵部尚书,负责此次出战调兵后勤诸事。”
窦婴目光黯淡下来,行礼道“喏,臣领命。”
李云泽点点头,又看向了卫青“命你为后将军,任后军都督府都督。统领兵马,讨伐叛逆刘定国。”
“喏!”
用卫青而不是用窦婴,除了卫青历史上的名声之外,更重要的一点在于,李云泽大力提拔新的武勋集团,用以取代开国功臣集团。
他们享受了太久的余荫,是时候退出舞台了。
“事情紧急,匈奴人随时可能入寇。”李云泽说是将军令交给兵部,可实际上还是他自己发布,兵部不过是走个过场,主要负责后勤事务罢了“卫青,赐你圣旨虎符,于长安周边诸军之中挑选两万骑速速出发。先去济北与公孙敖所部汇合,再北上与致都所部合兵,皆由你统帅。”
公孙敖有数千精锐,致都那儿也带着五千人马往燕国进发,这就是三万正兵了。
“上谷,广阳,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各郡长城守军,还有燕国郡兵皆交由你指挥安排。”
长城军团是边军,属于朝廷直辖,与燕国并无隶属关系。
虽说肯定会受到燕王的影响,否则的话大规模走私出塞也没那么容易。
可若是说燕王一声令下,边军立刻跟随叛乱什么的,那就是在扯淡了。
若是真有这种本事,那像是燕国,代国这等封国,根本不可能存在。
这些边军的数量众多,差不多能有接近十万的规模,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朝廷正经的边军正兵。
除此之外,燕国六郡之中也是有着各自的郡兵的。
所谓郡兵,全称应该是郡国兵,乃是各郡,封王国,封侯国之地方兵马的统称。
其主要来源是当地年满二十岁的成年男子服役为正卒。
所谓正卒,就是义务兵。
一般情况下是年龄到了就要服役两年,按照地方不同分为车骑(骑兵车兵),才官(步卒),楼船(水兵)。
正卒第一年都是郡兵,在本郡进行训练。
第二年则是去往边疆或是长安城轮值,其中优异者将会被选入南北二军,成为真正的职业军人。
两年之后,正卒退役转为更卒,而更卒就是预备役。
更卒每年都要有至少三天的时间进行军事训练,不想训练也可以,出三百钱就行。
预备役的身份,基本上要等到五六十岁之后方可结束。
这期间,一旦朝廷有需要的话,就会大规模进行征召动员,很容易就能拉出一支大军来。
也就是说,汉家儿郎们几乎一辈子都是在训练,准备打仗,打仗之中渡过。
这种尚武的环境之下,横扫匈奴,凿穿西域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正所谓强汉,强汉。
世间人口最多,财富最多,文明最先进,物资最充沛的超级大国,还是个全民皆兵的,当然是强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