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星上已知的人类文明,大多都诞生在江河之畔,亚州最重要的大江大河,一多半发源于藏地高原。”
“雪山冰川,为下游的十几亿人口提供了充足的淡水,这里有数不清的湖泊和神奇的温泉,在水的滋养中,水的力量不断增强。”
还是那熟悉的旁白声。
一如既往的充满磁性,听的想让人怀孕。
但是跟旁白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藏地高原上的各种湖泊。
在这一片没有被污染的净土。
这里的湖泊都自带某种洁净的光环。
在4k的镜头下,干净的能够当成镜子。
时而欢腾、时而平静。
一会又波涛汹涌的如同山洪喷发。
镜头一转,宁静的如同神佛修行的道场。
水的力量,在藏地高原显得格外的与众不同。
画面一白,本集的标题也随之出现。
上善之水!
普兰,华印边境。
强拉山,一座山隔绝了两个国家。
一群疲惫却兴奋的印渡人挨个排队检查护照准备进入华国境内。
他们从恒河平原来到海拔五千米的高原就是做一件计划了一生的事情。
翻过山口,早有大巴车在等候。
一路向着目的地形势,他们的心情激动不已。
“(印渡语)这一次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自我,我们来这里是为了打开眼界,神把我们带到了这里。”
车内时常能够听见这种话语。
每个人的手都出奇的一致,放在胸口,一脸虔诚的模样。
......
小朱一愣。
翻山越岭徒步来到华国?
这得多大的信仰才能够支撑他们走这么远啊?
......
画面给到一座椭圆形的雪山。
在阳光中山顶的白雪像是帽子一样覆盖在上面。
冈仁波齐。
是大雪神山,雪山之宝的意思。
传说中,他是几大宗教的教义中共同认定的世界中心。
是印渡教主神湿婆的天堂。
围绕着冈仁波齐有两百多条冰川。
他们的融水最终汇聚成四条河流。
这些河流就是雅鲁藏布江、恒河、印渡河等几大亚州的主要源头。
冈仁波齐,雪山大神,众水之源。
在冈仁波齐山脚下还有一篇雪山融水形成的湖泊。
圣湖玛旁雍措。
传说中天神沐浴的地方。
圣湖之水能够洗去心中的烦恼和污垢。
翻山越岭而来的印渡教徒们,赤脚走在湖边。
手中挽起一捧湖水,高高扬起。
心中的烦恼如同手中的流水一样倾斜而出。
虔诚的信徒,在湖边盘腿打坐。
在圣湖边,他们还举行神圣的仪式。
将黄色的颜料涂在额头,代表他们此刻倾听着神的教诲。
“(印渡语)我把这一次的旅行当作送给我丈夫的一个礼物,我们都希望再来一次。”
妻子跟丈夫走在圣湖的边上。
希望圣湖和仪式能够见证他们的爱情。
旅行结束,一生中那个重要的承诺也至此完成。
......
原来是为了仪式啊。
小朱不禁有些感叹。
这种为了信仰能够不远千里奔赴的坚定是久坐在办公桌的小朱所不能够想象的。
不过却也让坐在电视机前的小朱有些动容。
......
在过去的许多年里,人们热衷于寻找水的源头。
因为那有助于了解自身。
江河的源头为文明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画面一转,一条湍急的河流出现在画面中。
跟圣湖的平静不一样。
澜沧江更像是一位屹立在藏地的勇士。
翻腾的江水就是它身上流淌的血脉。
它发源于唐古拉山,在进入横断山脉之后变得蜿蜒曲折。
河的两边居住着两个以盐为生的民族。
上游是藏族,下游是纳西族。
上游的藏族多信天主。
下游的纳西族多信佛陀。
两个民族,两种信仰,和睦相处。
两种盐也出自相同的传承。
......
小朱一愣,有些惊讶。
这倒是神奇啊!
一条河,两个民族。
居然还有两种信仰,但是制盐的手法确实一样。
......
跟传统的盐田不同,这里的盐田是由上万根杉木所支撑。
每一根都饱含盐水。
女人们掌握了制盐的秘密,江边提供了含盐量很高的卤水。
盐田由泥土制作,泥土的不同,盐田的颜色也不同。
上游产白盐,下游产红盐。
阳光、空气和水,一边游戏着一边生产着盐。
一块盐田,产上中下三道盐。
女人做盐,男人买盐,翻越横断山脉,马帮带走了他们的盐。
这是在复杂环境中,人类展现出与自然合作的想象力。
画面一转,一个身着袈裟的喇嘛骑着摩托,开心的行走在山间小道上。
这样颇具喜感的一幕看的小朱一乐。
乃果寺负责采购的喇嘛刚刚在集市上买到了新鲜的盐。
用盐田生产的盐做的菜,不需要再放其他调料品,就会很有滋味。
在这座古老的寺庙,不止是僧人喜欢盐。
画面中,各种雀儿、土拨鼠、甚至是狐狸都趴在地上啃食着这些盐。
盐和青稞让山里的动物们定时的来享受定时早餐。
很多动物把这里当作了家。
......
看着土拨鼠不怕生人的从僧人手中吃着青稞。
小朱突然觉得这样的画面有时候也很和谐。
也许只有才藏地高原才能够看到这样的场面了。
......
LS河,在汇流进雅鲁藏布江之前。
流经了一个小小的村庄。
村民白玛来到河边,从河水中取出一块牛皮。
这里是村子里熟皮子的方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