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文景显然不是完全无脑之人。
他的四千五百骑兵在向前冲锋时,一千重骑兵以品字形排在最前面,他亲领的那四百重骑兵又在最前面。
跟在他身边的都是大唐此时为数不多的陇南山地乞伏羌(实际上就是鲜卑人与当地羌人的后裔),他们自然不能像喻文景那样拿着陌刀冲锋,不过人手一杆十斤重的虎枪还是做得到的。
而在重骑兵的后面并不是轻骑兵,而是一千五百拿着强弩的轻骑兵,前面的是拿着两石半力的单体弩骑兵,抛射射程可达三百米,后面则是拿着三石半力强弓弩的骑兵,抛射射程达到了四百多米!
强弩骑兵聚在一起,他们除了强弩便是骑刀,故此也不存在在奔跑时由于长枪的长度对身侧队友造成影响,七百五十骑兵拿着单体弩,七百五十人拿着强弓弩,显然都是提前上好弦的。
而最后的轻骑兵则分成了三个小阵,每个小阵大约六百余人,与最前面的重骑兵不同,他们是倒品字形,每个品字中间的距离颇大,两侧的“口”字突前,打的心思显然是一旦强弩骑兵施放完毕后会越过他们成为重骑兵的后继。
至于最后一个口字的轻骑兵显然是用来断后的——敌人对附近的地形极为熟悉,除了在最前面布置拦路的大军,显然也有可能在战斗进行中实施出其不意出兵敌人后方的战术。
但喻文景显然是想多了,在某种层面上,都拉斯与他是同样的人,一旦两军接触,就会全力以赴,至死方休!
都拉斯也兴奋起来,他的队伍完全没有阵型可言,无非是大致聚在一起,让最强的、次强的、稍弱者分别居于前、中、后而已,在他的眼中,若是己方最强的骑兵击败了或抗住了对方的进攻,次强者就来成为彻底打败敌人的最后一根稻草,然后是稍弱者追逐的时候。
这种布置看似简单,实际上已经暗合兵法了,故此,他这个看似凌乱不堪,实则暗藏杀机的大阵也不可小觑!
三百米!
强弓弩开始施射!
碎叶军三石半力(大唐的三石力)强弓弩能将重达半斤的弩箭推送到四百米远敌人的上空,之所以在三百米的范围才施射,显然是为了杀伤更多的敌人。
这种战法显然是切钦人从未见过的,当七百五十支弩箭呼啸着穿过双方的空地上空时,在这个距离上,他们的七斗力弓箭只能望天兴叹!
碎叶军之所以比这个世上任何一支军队更有战斗力,除了训练有素,装备齐全,更为关键的是大量实施了精确化管理。
比如,在两军进行骑兵大战时,自然是先施放弩箭,但己方施放弩箭的阵型也会根据对方随时进行调整,如果对方是凑在一起,己方自然也会如此,如果对方是松散的大阵,此时弩箭就不会起到关键作用,重骑兵以及短弩才会成为决胜的关键。
在前一种情况下,碎叶军也反复演练过,密集的弩箭能造成敌人大约一成左右的战损,当然了,并不都是抛射的弩箭射杀或者杀伤的,而是将由于战马受惊造成骑兵堕马也算在内。
靠远程武器就能杀伤敌人达到一成,这么好的生意碎叶军岂能放过,何况对面还是不屑于穿戴甲胄的切钦人!
以往,当有五千切钦人聚在一起时,在双方尚未接触之前,他们中的所有人心中除了浓浓的的杀意便没有其它了,但现在,罕见地,切钦骑兵大阵出现了波澜!
两百米!
七百五十具两石半单体弩开始施射了,它们用的同样是半斤重的弩箭,无非是射程不远而已,饶是如此,也不是对方七斗力单体弓可以比拟的!
在碎叶军的刺激下,切钦人也罕见地在没有抵达射程之前施射了抛箭,可惜的是,几乎所有的抛箭都落到了两军之间的空地上!
“呜......”
喻文景重骑兵大阵中有人吹响了长号。
当有五个以上的长号同时吹响时,那只意味着一件事!
开始近距离交战了,后面的强弩骑兵放慢速度,与前面的重骑兵保持一定的距离,而最后面的倒品字形两侧的两个“口”字小队加快速度,奔行到强弩骑兵的两侧!
最后一个轻骑兵小队依旧按照以前的速度奔行。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战马没有披挂甲胄的强弩骑兵少受对方抛箭的影响,而对于最前面的重骑兵来说,由于骑兵、战马都穿戴了甲胄,加上骑兵的宽檐铁盔,几乎不受对方七斗力弓箭的影响。
此时,强弩骑兵还不能退出战斗,他们也会取出自己身上的从五斗力到一石力不等的弓箭进行最后一次施射!
届时,由于后面的轻骑兵已经跑到了他们的两侧,在施射完这一轮后他们会彻底放慢速度,然后迅速变成真正的轻骑兵,成为替代已经前出的两个“口”字。
果然,抵近一百米范畴时,切钦人赶紧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弓箭的抛射,此时他们就只能影响到对面的碎叶军重骑兵了,能够产生的效果微乎其微,而碎叶军的弓箭却能继续给他们造成影响!
这就是孙秀荣力排众议将后世大明才有的宽檐铁盔大批量装备碎叶军的原因了,在以弓弩为主的时代,能够遮护头部的宽檐铁盔才是王道,何况,宽檐铁盔在下雨时还能当做雨遮使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